2025中国药典新变化:1101无菌检查法对薄膜冲洗法的新规

微生物质量控制
25年8月26日  |  5 分钟 阅读时间

在制药行业,抗生素类产品的无菌检测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设想一下:一批抗生素注射液经过严格的无菌检测,结果显示“合格”,但实际产品中却可能存在微生物污染。这种“假阴性”结果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关键在于抗生素本身的特性。以常见的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为例,这些药物不仅能够治疗感染,还会在检测过程中继续发挥抗菌作用。当它们吸附在传统滤膜上时,就像给微生物设下了一个“死亡陷阱”——即使产品中存在污染菌,也会被残留抗生素杀死或者抑制生长,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

这一问题随着药典标准的更新,对检测用滤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2025版中国药典1101无菌检查法对薄膜冲洗法的次数要求作出了新规定:由“冲洗量≤1,000mL”修改为“即使未能完全消除抑菌性,每张滤膜冲洗一般也≤5次,每次冲洗量为100mL”。这意味着滤膜需具备更低吸附性,以有效去除抗生素残留。

为应对这一要求的变化,Sterisart® 系统创新性地采用了再生纤维素膜(RC)技术。这种材料的突破性在于其近乎“零吸附”的特性——使抗生素分子在滤过时无法驻足停留。

在实际的适用性试验中

研究人员选择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作为挑战药物。前者属于氟喹诺酮类,对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有效。后者为氨基糖苷类,主要用于治疗由革兰氏阴性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选择依据是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对这两种抗生素敏感。促生长试验遵循 USP<71>、Ph.Eur.2.6.1. 和 JP4.06标准。使用三批不同的 Sterisart® 无菌滤筒各重复三次。

结果显示,尽管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强抑制性,但含铜绿假单胞菌 ATCC®9027™的 FTM 滤筒生长情况与阳性对照无显著差异;含生孢梭菌 ATCC®19404™的 FTM滤筒3天后完全浑浊;含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6538™的 FTM 培养基中显示出清晰可见的生长,且菌落直接生长在膜上(见图 1)。

铜绿假单胞菌 ATCC®9027™ 对照庆大霉素环丙沙星  

生孢梭菌 ATCC®19404™ 对照庆大霉素环丙沙星

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 6538™、对照庆大霉素环丙沙星

图 1:过滤庆大霉素(Gent.)和环丙沙星(Cipr.)后在 FTM 中生长的测试菌株的典型结果。生长情况始终与未过滤抗生素的阳性对照(Ctrl.)进行比较。

 

在未震荡滤筒的情况下,含TSB 的滤筒中,巴西曲霉 ATCC®16404™、白色念珠菌 ATCC®10231™和枯草芽孢杆菌 ATCC®6633™均在培养基或膜表面显示出清晰可见的生长(见图 2)。

枯草芽孢杆菌 ATCC® 6633™ 对照庆大霉素 环丙沙星

巴西曲霉ATCC® 16404™ 对照庆大霉素环丙沙星

白色念珠菌 ATCC® 10231™ 对照 庆大霉环丙沙星

图 2:过滤庆大霉素(Gent.)和环丙沙星(Cipr.)后在 TSB 中生长的测试菌株的典型结果。生长情况始终与未过滤抗生素的阳性对照(Ctrl.)进行比较。为了更好地观察,对样品进行了震荡。

 

图3:装有 FTM(左)或 TSB(右)的阴性滤筒的典型结果。

所有过滤组均未出现生长抑制,阴性对照无生长(见图 3)。

由此可见,Sterisart® 无菌滤筒是检测抗菌性药品的理想选择,尤其适用于无法有效中和的药物。其核心优势在于Sartochem® 再生纤维素膜(RC)几乎无非特异性结合,能够确保冲洗液彻底清除任何潜在的残留。

总结

随着监管要求的日益严格,制药企业对无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要求也越来越高。Sartochem® 再生纤维素膜(RC)技术不仅解决了假阴性难题,更为重要的是,它建立了一个更加可靠的质量控制体系。对于正在为无菌检测困扰的制药企业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扭转局面的突破性解决方案。

点击这里

了解更多Sterisart® Universal 第四代无菌检测泵的信息